(相关资料图)
截至2023 年6 月末,存量信用债规模合计共38.29 万亿。信用债按发行方可以分为产业债(不含地产)、地产债、城投债和金融债,截至2023 年6 月末,存量规模分别为11.48 万亿、1.37 万亿、13.62 万亿和11.83 万亿,占比分别为29.97%、3.57%、35.57%和30.89%。从存量结构变化来看,2015-2023 年产业债占比逐年下降,城投债、金融债占比不断上升,地产债占比先增后减。
分省份来看,江苏、浙江、山东存量城投债规模位列前三位。截至2023 年6 月末,江苏、浙江、山东城投债存量规模分别为2.88 万亿、2.04 万亿、1.11 万亿,分别占比21%、15%、8%。
分券种看,品种为企业债的城投债存量规模先增后减,其他券种存量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。截至2023 年6 月末,城投债中品种为公司债、中期票据、定向工具、企业债、短期融资券存量规模分别为5.91 万亿、3.25 万亿、1.95 万亿、1.57 万亿、0.94 万亿,分别占比43.39%、23.89%、14.30%、11.55%、6.88%。公司债存量规模最大,同时是增长幅度最大类型,企业债是唯一存量规模减少的券种,较2015 年末减少21.25%。
分行业看,产业债规模集中度较高,不同行业存量债规模增速存在差异。以申万一级行业划分产业债行业类型,截至2023 年6 月末,存量规模排名前10 的行业分别为综合、公用事业、交通运输、房地产、非银金融、建筑装饰、采掘、商业贸易、有色金属、钢铁,共占92.06%,产业债主要集中在此10 大行业。此前地产债规模增速整体较快,2016 年多方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,房地产存量债规模较2015 年翻番。采掘债规模在2018、2019 年正增长。综合行业是存量产业债规模最大的行业,增速一直领先全行业整体增速,轻工制造行业是当前规模占比最小的行业,其存量规模增速一直低于全行业增速。
分公司属性看,存量产业债以国企债为主,民营企业存量债规模减小。截至2023 年6月末,中央国有企业、地方国有企业、民营企业、其他存量产业债规模分别为5.19、6.60、0.58、0.47 万亿元,国有企业占比91.85%,其中地方国企存量债规模不断扩大,央企存量债规模较为稳定。2018 年民营企业债券出现违约潮,存量债规模逐渐减少。
分券种看,产业债中公司债、中期票据存量规模呈上升趋势,定向工具、企业债存量规模呈下降趋势,短期融资券存量规模波动较大。截至2023 年6 月末,产业债里中期票据、公司债、短期融资券、企业债、定向工具存量规模分别为5.56 万亿、4.85 万亿、1.64 万亿、0.50 万亿、0.31 万亿,分别占比43.25%、37.73%、12.74%、3.90%、2.38%。
中期票据和公司债存量规模处于上升趋势,其中公司债在2015 年是占比最低的类型,但现已是规模第二大的类型。企业债、定向工具存量规模不断下降,短期融资券存量规模波动较大。
商业银行是金融债的发行主力,非次级金融债规模不断扩大。截至2023 年6 月末,商业银行存量债规模为8.54 万亿元,在存量金融债中的占比由2015 年末的58.6%上升至72.2%,复合规模增速为21.32%。截至2023 年6 月末,商业银行旧式次级债、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、商业银行普通债、商业银行永续债、证券公司次级债(非永续)、证券公司永续债、证券公司普通债、保险公司旧式次级债务、保险公司资本补充债和其他金融债分别占比0.34%、28.72%、25.09%、18.03%、2.96%、1.97%、13.19%、0.01%、2.41%和7.27%。
国企地产债存量规模上升,民企占比缩减。2016 年,地产债规模相较上年整体同比增长116.42%。截至2023 年6 月末,存量地产债中央企、地方国企、民企、其他企业存量债分别占比32.96%、35.67%、16.31%、15.06%,民企存量地产债规模相较2017年近乎减半,央企、地方国企存量地产债规模及占比有所扩大。
风险提示:信用债口径不准确;是否为城投判定有误;分类方式有偏颇;数据更新不及时或提取失误;政策变化超预期。